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长期扎根在细分市场、创新实力较强、配套能力突出,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支撑作用。
今年7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:“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,加快解决‘卡脖子’难题,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。在专业化上给力、在精细化上用力、在特色化上努力、在新颖化上发力,确保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、安全高效,牢牢守住新发展格局的安全底线,充分保障中国经济韧性。
此次会议将发展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上升到了国家层面。
近年来,我国频频强调要培育专精特新企业、解决“卡脖子”和国产替代问题,为此还启动了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,建立了创新型中小企业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、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等优质企业的梯度培育体系。
工信部“专精特新”认定的近5000家企业中,已经有约300家企业在A股上市。根据统计这些上市公司大部分来自制造业,分布数量最多的行业是机械(94家)、基础化工(48家)和医药生物(35家),这三个行业的公司市值占所有公司市值的比重为60%。
这说明在成长路径中深耕专业领域,提升创新能力,朝着专业化、精细化、特色化和新颖化发展,把企业打造为符合专精特新标准的单项冠军,大有可为。
但我国也提出,中小企业抵御风险能力较弱,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需要长期培育,尤其需要政府部门的政策托举。
目前工信部公布的3批国家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,已经从构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、针对短板弱项进一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、加强精准服务支撑等多方面加大培育和支持力度。
在地方层面,以深圳为例,已经出台包括政策扶持、完善培育梯队、加强公共服务、加强上市培育、搭建发展平台、加强企业人才培训在内的一整套完备的培育发展体系。深圳还对获评“小巨人”企业和省级、市级专精特新企业分别给予最高50万元和20万元、10万元奖励。
接下来深圳还将从行业和区域二个维度建立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计划,特别是在目前国家专精特新企业主要的高端装备制造、新材料和生物医药、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,充分发挥专业行业协会的作用,采用服务购买等方式。在各区推广宝安的经验,大力发掘和培育专精特新企业。
不管是国家还是地区所颁发的政策,足见已经将“专精特新”当做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,因此还没加入到专精特新企业队伍的企业可不要错过机会!